
【组团式帮扶暨对口支援】传承岐黄薪火 共探杵针精髓——“杵针疗法源流和学术思想浅析”讲座在我院圆满举行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普及杵针疗法知识,近日,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对口支援专家董远蔚主治医师,为我院医务人员开展了一场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杵针疗法源流和学术思想浅析”为主题的讲座。
一、溯本清源,解读千年智慧
作为李仲愚杵针疗法第十七代代表性传承人,董远蔚主治医师首先从杵针疗法的起源展开讲述。该疗法发源于道教圣地武当山,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国著名老中医李仲愚主任医师的先祖李尔绯老太祖公历14代密传,历经三百余年传承,到李仲愚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将其无私公开并推广。
二、理论体系,彰显中医精髓
在理论讲解环节,董远蔚主治医师深入剖析了杵针疗法的理论基础,其辨证、立法、取穴、布阵蕴含着《周易》《阴符》的理、气、象、数之意,与中医学理论紧密相连却又独具特色。杵针疗法利用七曜混元杵、五星三台杵、金刚杵、奎星笔等特制工具,在杵针疗法独创的“三大特穴”体系——八阵穴、河车路、八廓穴通过点扣、分理、升降、运转、开阖等手法刺激人体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气血、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临床实践,展现独特优势
为了让听众更直观地了解杵针疗法,董远蔚主治医师现场展示了杵针疗法的关键操作手法,通过直观的演示与细致的讲解,让台下听众清晰地了解到每个手法的操作要点与技巧。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将操作手法与杵针特色穴位有机结合,鼓励大家在传承中创新,让古老的中医技法焕发新活力。
目前,杵针疗法已经扎根于我院康复科成为一项常规治疗手段,杵针疗法治疗面广,效果明显,可用于失眠、眩晕、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常见病,四川省李仲愚杵针经典传承中心小金县人民医院工作站也落户于我院。我院将依托“组团式”帮扶和“传帮带”医疗对口支援的重要举措,持续开展高原环境下杵针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让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同时为民族地区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