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首次参与四川省地方标准制定,中医药传承创新迈出新步伐
近日,四川省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再结硕果。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董远蔚主治医师的指导下,我院赵馨主治医师、谭月兰助理医师首次参与申报2025年中医药领域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杵针疗法术语”标准。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院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领域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中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口支援“传帮带”,助力基层医疗能力提升
四川省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自实施以来,始终致力于通过人才帮扶、技术指导和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学术水平。作为支援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选派了董远蔚主治医师等一批优秀专家,深入我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董远蔚主治医师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在日常诊疗中为我院的医护人员提供了有力支持,更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培养了一批具有潜力的基层医疗人才。
此次指导两名“传帮带”师带徒徒弟参与地方标准制定工作,是“传帮带”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通过这一过程,我院医务工作者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在学术研究和标准化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次参与地方标准制定,意义重大
“杵针疗法术语”标准的制定,是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领域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标准制定,我院的医务工作者能够深入了解中医药标准化的前沿动态,掌握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为医院在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这一项目的实施,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家非遗“李仲愚杵针疗法”在民族地区的传承与推广,为中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播贡献力量。
“李仲愚杵针疗法”标准化成果显著
“李仲愚杵针疗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川派中医特色适宜性技术的代表,近年来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董远蔚主治医师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在樊效鸿教授和钟磊教授的带领和努力下,于2024年7月正式出版四川省地方标准《杵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这一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内杵针疗法临床应用标准的空白,为杵针疗法的规范化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次我院参与“杵针疗法术语”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推动该疗法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与应用。通过标准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杵针疗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还能为其在国内外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未来展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再上新台阶
我院党委书记田景红表示,我院首次参与四川省地方标准制定,是医院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医院将继续依托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深化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同时,医院也将以此次标准制定为契机,积极探索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新路径,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在小金县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四川省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的深入推进,为基层医疗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院医务工作者参与地方标准制定的实践,充分展现了“传帮带”工程在人才培养和学术提升方面的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