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小金医院

全球眼视光联盟理事单位

四川省眼科联盟-成员单位

四川省数字化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小金县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绵阳市中心医院管理联盟-成员单位

小金县卫生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侨爱工程·远程医疗站

爱婴医院

手机挂号

手机缴费

查看报告单

微信扫码

急救电话:0837-2785001

投诉电话:0837-2782255

thumb

药物控制高血压,细节管理最重要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不同时间段至少2次以上测量血压≥140/90mmHg需要诊断为高血压。根 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高血压可分为以下三级:Ⅰ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Ⅱ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Ⅲ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诊断明确的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目的是阻断或延缓长期血压升高对心脏、肾脏、大脑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药物治疗高血压是保护上述靶器官的重要手段,务必提醒高血压朋友们高度重视。高血压药物的服用应遵循“按时、正确、规律”原则,才能达到平稳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期。


谨遵医嘱服药



血压就像调皮的孩子,需要持续、规律的“管教”。很多人觉得血压降下来了,就自行减少药量甚至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突然停药会导致血压“报复性”反弹,大幅波动的血压更容易引发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即使血压稳定,也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服药,每天尽量固定时间服药,以形成稳定的血药浓度,让血压乖乖听话。



服药方式有讲究




1.茶水饮料不靠谱,用水送服最安全。大多数降压药要用适量温白开水送服,千万不能干吞药片,否则可能损伤食管。也别用茶水、果汁、咖啡、牛奶、酒送服,它们可能和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比如葡萄柚汁会影响部分降压药(硝苯地平)的代谢,导致药物浓度升高,增加低血压风险。

2.片剂胶囊为常见,特殊剂型要认清。有些药物剂型比较特殊,像缓释片、控释片,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否则会破坏药物的缓释、控释结构,使药物迅速释放,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引发低血压等危险。


3.服药时间有讲究。大部分高血压药物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因此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均可,若有胃部疾病,感觉餐前服用引起胃部不适,也可以餐后服用。不同降压药的服药时间需根据药理学特性决定,请严格遵医嘱选择服药时间。


4.药物特点定次数,切莫随意加或减。长效降压药(非洛地平缓释片)每日固定时间服用一次,建议早晨空服;中短效降压药每日需要服用两次或三次,服两次的(硝苯地平缓释片)则需要在早餐前和下午晚饭前各服用一次,每日三次的(硝苯地平片)需要在睡前再增加一次服药。


5.漏服药物不要慌,记住方法影响小。如果漏服时间短(在<2次服药间隔的1/2内),尽快补服;如果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请跳过本次,按原计划服下次药,切勿一次服双倍剂量,避免血压骤降。


不良反应需警惕


降压药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但大多数都能耐受,别因此抗拒服药。常见的如地平类药物(氨氯地平等)可能引起脚踝水肿、头痛、面色潮红;普利类药物(依那普利片)可能导致干咳、血钾升高、血管神经性水肿;β受体拮抗剂(美托洛尔)引起支气管痉挛。如果出现不适症状,不要恐慌,不要自行停药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评估是否与药物有关、以及严重程度、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找到最适合你的降压药。



不忘定期监测


一是血压监测。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并做好记录,复诊时带给医生参考。血压波动大或刚调整用药方案的患者,更要增加测量次数。


二是指标检查。长期服用某些降压药,需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钾等指标。如,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可能引起低钾血症,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生活方式帮助大



药物治疗只是控制血压的一部分,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关键。建议高血压朋友要适当运动锻炼,严格控制体重,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避免运动过量;饮食上少盐、低脂、少吃腌制品,多食蔬果、全谷物;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总的来说就是“低盐低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降压药发挥更好的效果,也有助于减少药物用量。



药物储存有要求


降压药要避免阳光直射、宜存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抽屉、药箱里)。别把药物放在洗漱间、厨房等潮湿、高温的地方,否则药物容易变质失效。同时,要注意查看药物的失效期和性状,过期变质药物坚决不能服用。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炎等),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就诊时务必携带或清晰罗列出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清单,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减弱普利类/沙坦类/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增加肾损伤风险。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收缩血压,升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使用。避免自行合用感冒药、止痛药或中(成)药等 ,需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特殊人群:个体化管理



1.老年人


起始剂量低、调整慢:对药物更敏感,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需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


关注多重用药:合并症多,用药种类多,相互作用风险高。定期请医生或药师进行药物重整。


简化方案:优选长效、一天服一次的药物,或复方制剂,提高依从性。


监测认知功能: 某些药物(如中枢性降压药)可能影响认知。


2.合并其他疾病患者:


双侧肾动脉狭窄:慎用普利类/沙坦类/ARNI。痛风:慎用利尿剂(尤其噻嗪类),因其升高尿酸。哮喘/慢阻肺患者:慎用β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


3.妊娠期女性


普利类/沙坦类有明确的致畸性,计划怀孕或已怀孕者必须立即停用,并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安全的降压药(如甲基多巴)。



常见误区与澄清

1.误区:“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


真相:未经控制的高血压带来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是“剧毒”,其危害远大于规范用药的潜在风险。


2.误区:“西药伤肝肾,我吃中药/保健品降压就行。”


真相: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任何中药或保健品能有效替代降压药控制血压。高血压药物治疗应首选指南推荐的、经过严格临床试验验证的降压药物。


3.误区:“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


真相:除高血压急症外,降压应遵循平稳、缓慢的原则。短期内血压骤降可能导致重要器官灌注不足。降压目标值因人而异,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4.误区:“别人吃某某药效果好,我也跟着吃。”


真相:高血压病因复杂,个体差异极大。适合别人的药物未必适合你。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你的血压水平、合并症、年龄、药物耐受性等因素个体化制定。


5.误区:“没有症状,血压就不高/可以不吃药。”


真相: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大多数时候没有明显症状。但血管损害在持续进行。诊断高血压和治疗的核心依据是血压测量值,而非症状有无。


控制高血压是一场持久战,正确服用降压药是“有力的武器”。在用药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和药师,平稳控制血压,守护心脑肾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