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知识】“春天蚊虫来,脑炎请走开”——春季防脑炎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温暖湿润的气候也为蚊虫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虫子,却可能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们携带的病毒和病原体,可能引发一种危险的疾病:脑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春季如何科学预防脑炎,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脑炎:大脑的“火灾”不容忽视
脑炎,简单来说就是脑实质的炎症,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果把大脑比作人体的“指挥中心”,那么脑炎就像一场突然爆发的“火灾”,轻则导致头痛、发热,重则引发昏迷、瘫痪甚至死亡。
危害有多大?
短期影响:高热、剧烈头痛、意识模糊、抽搐。
长期后遗症: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记忆力减退、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癫痫等问题。
致命风险:重症脑炎病死率可达10%-30%,儿童和老年人尤其危险。
二、春季脑炎高发,蚊虫是“头号通缉犯”
1.流行病学特点。
季节性强:春季至夏初是蚊虫活跃期,也是蚊媒脑炎(如乙型脑炎)的高发季。
地域差异:南方潮湿地区发病率较高,但北方随着气候变暖,病例也逐渐增多。
易感人群:儿童免疫力弱,老人基础病多,均为高危群体。
2.主要诱因:谁是罪魁祸首?
蚊虫传播最需警惕!如: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猪是主要宿主)、西尼罗河病毒(近年来随候鸟迁徙有扩散风险)。其他途径:肠道病毒(如手足口病重症可能并发脑炎)、单纯疱疹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3.为什么蚊虫传播最危险?
蚊虫叮咬看似小事,但它们可能携带病毒,且传播隐蔽——人被叮咬后,病毒会通过血液进入大脑,引发炎症反应。一只蚊子叮咬过患病动物后,可终生带毒并传播给人类。
三、防蚊灭蚊:切断脑炎传播链
预防脑炎的关键在于防蚊虫、阻传播。以下是普通家庭可操作的实用措施:
1. 家庭防蚊“三步走”
清积水:蚊子在静水中产卵,每周检查家中花盆、鱼缸、废旧轮胎等积水容器。
装纱窗:门窗加装细密纱网,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儿童房)。
用对驱蚊剂:外出时涂抹合适的驱蚊液,喷洒在裸露皮肤和衣物上。
2. 社区联防,人人有责
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清理公共区域垃圾和积水。
农村地区加强畜禽圈舍管理,避免蚊虫滋生。
3. 疫苗接种
给孩子的“保护盾”乙型脑炎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8月龄、2岁儿童可免费接种,保护率超95%!
四、警惕!这些症状可能是脑炎警报
脑炎早期症状类似感冒,但若出现以下“危险信号”,务必立即就医:
发热不退:体温持续超过38.5℃,退烧药效果差。
剧烈头痛:像要“炸开”,伴随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说胡话、嗜睡、叫不醒。
抽搐或瘫痪:尤其儿童突然抽搐,肢体无力。
特殊表现:婴幼儿拒食、囟门隆起;老人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
注意:症状可能在蚊虫叮咬后1-2周出现,切勿拖延!
五、紧急就医:抓住黄金救治期
出现疑似症状,立即前往二级以上医院感染科或神经内科,乡镇患者可先到卫生院初步评估并转诊。切记:脑炎治疗越早越好,发病48小时内干预可显著降低后遗症风险!
脑炎虽可怕,但可防可控。通过科学防蚊、关注症状、及时就医,我们完全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这个春天,让我们从清理一盆积水、安装一片纱窗做起,为自己和家人筑起健康屏障!
记住口号:清积水、防叮咬、苗接种、早就医---春天蚊虫来,脑炎请走开!